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3月30日
标题: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上海师范大学“思想强国”第二讲线上举行
记者:任鹏 曹继军
日前,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强国”(名家讲坛系列思政选修课)第二讲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举行。针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允熠教授应邀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叙事——“两个相结合”的理论进路》的讲座。
张允熠认为,“两个相结合”源于“一个结合”的提法,他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阶段,指出中国人易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没有文化、心理上的障碍;二是出于实践的需要,只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于水火。其次,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演化进行了系统阐发。
张允熠表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叙事起点,极具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个相结合”在文化传统、道德体系、法理体制、政治层面上的体现,“两个相结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叙事的逻辑起点,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向新的历史高度。在交流互动环节,张允熠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通”、“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心学的结合”等问题做了详细回答。
“听完张允熠教授的讲座,备受启迪,感受深刻。”2021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同学高玉贞说,作为一名未来从事教学岗位的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必须要加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锤炼自身理论功底,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精、悟透、用好、教好,做好思政课教师。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表示,如果不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思考传统文化,亦不从传统文化新的角度理解和思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那么“21世纪马克思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创新和发展”等都很可能是站不住脚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问题的讨论,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自信、讲思政课的课堂自信和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人自信。
据悉,《思想强国》(名家讲坛系列思政选修课)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协办。《思想强国》首讲于今年3月4日举行,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辛向阳研究员作了题为《从四个维度看十条历史经验》的讲座,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链接地址: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上海师范大学“思想强国”第二讲线上举行 (guangming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