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开学第一堂思政课,上海师大这样诠释脱贫攻坚精神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3-09

来源:人民日报 2021年3月9日

标题:开学第一堂思政课,上海师大这样诠释脱贫攻坚精神

记者:姜泓冰


“把教育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格桑花开的地方,玉兰一定芬芳。”“竭尽全力为雪域高原培养更多爱祖国爱家乡、德才兼备的藏族学子。”3月8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上海师范大学思政特聘教授傅欣、李劲在母校开学首日的学习脱贫攻坚精神思政课上,生动讲述了助力脱贫攻坚的不平凡故事。这堂思政课由校党委书记、优秀校友、思政专家携手授课,运用鲜活的思政元素,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课堂伊始,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导读。他通过中西方比较、调研全国脱贫摘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等亲身经历指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脱贫攻坚精神,是推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林在勇勉励师大学生,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新时代的奋斗者,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奉献祖国中书写有意义的人生篇章。

微信图片_20210309001136.jpg?x-oss-process=style/w10

上海师大党委书记林在勇上导读课

两位校友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是上海师大师生的骄傲。课堂上,援疆又援藏的70后李劲和80后傅欣,结合各自经历,生动讲述了他们投身教育精准扶贫的故事。

李劲作为第五批援疆干部,在新疆阿克苏教育学院任职期间,创办了当地第一份汉文版教育类综合期刊。援疆结束后,又担任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缺氧不缺精神”体现在他推动办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每一个具体行动中。他动容地说,那里的孩子特别淳朴、特别渴望高质量的教育,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他最大的教育幸福。眼下,李劲担任上海市共康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继续在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作贡献。与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情谊,已经融入他的生命中。

傅欣2016年参加上海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担任日喀则教育局副局长、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他与同学们分享了3年里把“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作为信念,开展用数据说话的有效课堂达标度检测,打造远程信息化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故事。“扶贫的队伍里,教育绝不会缺位。”傅欣说。

两位“上海阿爸”从繁华大都市到离家5000公里、海拔3800多米的雪域高原,舍小家、顾大家,尽心尽力投身精准教育扶贫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学生。

微信图片_20210309001149.jpg?x-oss-process=style/w10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劲为同学们讲课

来自上海师大对口援建的喀什地区的热孜万姑丽·吐尔孙同学,从家乡叶城县去年底摘掉贫困帽讲起,讲到过去几年平整荒漠、建起成片安居房的变化,讲到舅舅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到后来努力种好叶城特产核桃、提高收入的故事,讲到自己受益国家政策考上上海师大的读书生活,“曾经很多事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今天在国家的关怀下我不断靠近梦想,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上海师大建工学院次仁桑珠同学来自日喀则市仁布县的一个小村庄。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给了他上小学的机会,也结下了对上海的难舍情结。现在他是上海师大少数民族导生队队长,帮助学弟学妹们适应学校学习、生活,一起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

两位学生都表达了对李劲、傅欣等援藏援疆干部的真诚感谢,表示要努力学习,为家乡更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曾作为中央第16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新疆阿克苏挂职的上海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从理论维度解读了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论逻辑和成功经验,表示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堂思政课让自己深受感动。“上了这节特殊的思政课,两位援疆援藏的优秀校友成了我心目中的楷模。今后自己也要努力帮助到更多的人,把人生理想写在祖国大地上。”来自美术学院的徐玥同学说。

微信图片_20210309001201.jpg?x-oss-process=style/w10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傅欣和学生们在一起。图片均由上海师大提供


链接地址: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150599/605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