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教工第一党支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和上海组织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按照“攀高峰、登高原、强基础”的总体思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按照制定的“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方案,努力践行新时代高校党建基层党支部“双创”工作的建设目标,做到“七个有力”。
一、教育党员有力
1. 突出政治功能,党员教育扎实有效
化学教工第一党支部自从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党支部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支部党员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 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会一课”制度规范落实,支部主题党日严格规范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会一课”突出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做到形式多样、氛围庄重。党支部开展了党章专题交流学习会,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年初制定“三会一课”年度计划,报学院党委备案;学院党委书记或党支部书记在支部讲党课;严格落实考勤和缺勤补学等制度;严格执行每月一次“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制度,固定每月第三周周三下午为主题党日;坚持签到制度及因事因病提前书面请假制度;开展形式多样、氛围庄重、讨论充分、记录完整、决议落实的组织生活。
二、管理党员有力
1. 党员发展、党员培训、党籍管理、党费收缴、党员激励关怀帮扶等工作扎实有效
(1)严格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制度:支部非常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加强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引领培养方面的工作,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一贯表现和对重大问题的态度作为重要考察内容,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职工培养成业务骨干。
(2)严格规范党籍管理制度:高校人才流动引进频繁,党员名册信息专人专管,做到全面准确,更新及时;党员档案材料建档规范齐备。人员调动时,配合做好组织关系接转、档案材料转递,做好衔接和登记工作。对于出国(境)或参加校外教学科研、实习指导、学术交流活动的教师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参加党组织活动。
(3)完善交纳党费制度:党员每月按时主动交纳党费,根据学校线上自主交纳党费的新要求,党员每月主动交纳党费并向党支部汇报交纳情况。
2.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党支部以“党建育人、课程思政育人、科学研究育人、学科发展育人和平台建设育人”为服务育人宗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示范效应,努力践行“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体系做”的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疫情期间,党支部的教师们纷纷响应党中央“停课不停学”的号召。2020年2月27日,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重要讲话”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以线上课程、线上组会、远程辅导、社区支援等多种方式为抗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疫情局势严峻时,支部教师陈雯雯主动请缨,积极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的队伍中,全情投入协助小区做好“三问三劝三登记”工作。支部书记贾能勤老师针对我院本科生考研相关情况进行专题辅导。支部与物理化学(研)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向学生支部代表赠送《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记录》等书籍,引导学生党员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提升理论素养。
三、监督党员有力
强化纪律约束与监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重要论述精神,专题学习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并观看张桂梅同志的宣传视频,以教育部网站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引导教师以案为鉴,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规范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开展一次党员民主评议,查找支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途径。支部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年与每位党员谈心不少于1次。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支部每年年底向全体党员报告工作,接受党员评议,主动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在学校党委统一部署下,每位在职教工党员结对了一名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或有入党意向的同学并开展了相应的思想引领工作。
四、组织师生有力
支部强化党员教师投身学校改革发展事业的责任意识,带领支部党员做好就业攻坚、迎接学科评估,谋篇布局“十四五”规划等工作,为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贡献。
近两年来,支部党员主持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包括《自然·通讯》《自然·可持续发展》等Nature子刊在内的国际期刊论文近百余篇,获得专利十余项,并培育了教育部创新团队、一批国家级人才等。如张蝶青老师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肖晓老师获2020年“上海高校特聘教授”,肖海波老师获得2020年度上海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万颖老师获202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卞振锋教授入选上海市2021年度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 徐京京老师获2021年上海市“国际人才蓄水池”计划,邓清海老师荣获上海师范大学第六届“青年学者”称号,谭春霞老师担任学院2021级本科生荣誉班导师,获批上海市仿生催化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培育单位。
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以“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化学”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平台为依托,深入开展“岗位创建行动”,支部党员成骨干,创新促发展,人才培养放首位,打造一支以标杆党支部为主体的热爱教学,教育理念先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高水平中青年教学团队。支部老师全部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常年坚持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课程的本科教学活动,并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新培养模式和“科研导师制”,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很好地保证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支部党员教师已指导学生成功申请获得20余项上海市级与校级大学生、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培养的学生在各类教学竞赛和科研创新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点金之光一全球首创光催化贵金属提炼技术的开拓者”项目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赛金奖,这也实现了我校互联网+大赛上海赛区金奖零的突破;“水溶性AIE荧光探针用于潜指纹快速成像”荣获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
五、师生宣传有力
1. 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及时到位
党支部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团结引领师生跟党走、听党话,坚持学术有自由、课堂有纪律、支部有规范,教育师生在课堂教学、学术论坛等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有效利用学校、学院党建宣传平台,推广使用“学习强国”等平台,提高学习的信息化水平。
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师生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把抓好理论学习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谋篇布局“十四五”发展,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2. 注重发现树立、宣传推广师生身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
支部党员教师争创优异的工作成绩,获批“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上海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校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校优秀教师”“校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荣誉。“研师益友”化材专辑第一期邀请了支部党员教师肖胜雄教授。肖老师以“走进实验室,对话科研人”为主题,带领学生共同探究科研奥秘,感悟科学魅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凝聚师生有力
1. 立足化学专业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设特色课程思政教育
支部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关于课程思政精神,结合化学学科专业特点,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任务,体现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中,形成价值导向明确的课程建设规范和教学大纲。以获得上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专项建设项目立项支持的《物理化学》《中国化学家研究及贡献》化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等课程项目建设为契机,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将价值导向与知识导向相融合,传道与授业交相辉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贾能勤老师主讲的《物理化学》已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正式上线开课,该课程思政案例被新华网转载;
由支部教师贾能勤、黄楚森等主创的《带你走进纳米世界》系列纳米科普微视频,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放,在上海科普网站、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爱奇艺等多个网络视频平台和多个微信公众号广泛推广,受到新民晚报、上海科技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被上海多所中学如七宝中学、位育中学、风华初级中学和广西百色玉凤镇坤平小学等广大中小学老师引入课堂,在中小学生的心中播撒下科学的种子,并且为偏远地区的小朋友带去了科学启蒙的“第一课”。其中 “纳米自清洁—莲花效应”短视频入选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
2. 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不断增强党建育人水平
支部通过深化党员“岗位创建行动”,加强师生党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联动共建,全方位全过程关心和引导学生发展。教师党员在疫情期间加强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的交流沟通,在指导其专业学习的同时,注重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如公派澳大利亚访问学者支部党员陈尚军博士在疫情期间积极与研究生进行线上谈心和指导学生宅家抗“疫”学习,如何开展文献研究和撰写发明专利申请,其事例被学校“我和学生的谈心故事”专题报道。支部组织委员国家优青卞振锋老师在疫情期间以腾讯视频会议方式为学院同学们开展了主题为“共战疫情,争当先锋,爱国力行”的网上人生导师沙龙交流讲座,分享抗疫英雄故事,感悟抗疫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七、服务师生有力
支部坚持以党支部自身建设带动所在单位团组织、工会组织共同发展,常态化做好联系、服务师生工作。联合学院其他教工支部连续十一年开展“不忘初心,引领成长”师生面对面交流会,分考研、就业、学业与科研三个专场,从思想、学业、科研、职业规划等方面对本科生进行全方位的引领和指导。
健全关心帮扶机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支部积极关心并帮助解决教职工实际困难,利用寒暑假开展“送清凉、送温暖”活动慰问退休老教师,增强党员群众之间的凝聚力。还主动联系关心学院民主党派教师和非党员群众老师科研、工作、生活情况,邀请他们参与支部活动,进一步提升党支部在教师中的影响力,围绕立德树人、创新发展的共同目标,共同推动学校事业的进步。
在学院党委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支持下,对党支部工作室进行了整体改造。加强 “党员之家”内涵建设,使“党员之家”成为支部党员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学习营地,党员群众谈心和师生学术交流园地,学校支部标准化建设示范展示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