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三次飞天的聂海胜、北斗卫星的副总师来沪,鼓励学子们投身航天序列、逐梦星空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03-30

来源:上观新闻 2024年3月30日

标题:三次飞天的聂海胜、北斗卫星的副总师来沪,鼓励学子们投身航天序列、逐梦星空

记者:徐瑞哲


3月29日,上海师范大学“逐梦星空”航天精神分享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聂海胜作航天精神分享报告。这也是沪上“大中小学生同听一堂思政课”的大思政课活动系列之一,数千名学生党员在主会场和7个分会场实时听取报告。

聂海胜以“永攀中国航天事业的科技高峰”为题,结合20多年的航天员生涯,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分享了“神舟六号·踏雪出征首圆梦”“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播火种”“神舟十二号·天宫建站启新程”3次波澜壮阔的飞天历程,讲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聂海胜说:“时代催人奋进,未来令人神往,不论过往几度问天,不论何种荣誉加身,我们都将主动归零心态、归零成绩,没有功成名就的自得,没有差不多就行的懈怠,只有赤诚无我、航天报国的使命担当。”他鼓励学子们投身航天序列,与航天英雄一起并肩战斗、逐梦九天。

特级航天员聂海胜(中)分享。

聂海胜与大中小学生代表、学校思政课教师代表石书臣交流互动。在场大中小学生满怀好奇,大胆就“第一次进入宇宙,从外太空望向地球时看到的地球是怎么样的”“首次进入我们国家自己的空间站时,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中,如何保持自身状态的呢”等问题提问,聂海胜一一回应,并勉励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心理品质,磨炼意志素质,勇担时代重任。

来自上海师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生王书展表示,聂将军的精彩发言充满力量和智慧,三次的飞天任务创造了100日在轨航天的前所未有壮举,完成了大大小小上百次实验任务,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认真学习知识技术、加强身体锻炼,培养良好平和的心态,锤炼积极心理品质素养,将航天精神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未来。”当天,上海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顾问委员会现场聘任一批专家。


骊歌轻扬,奔赴山海。3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面对3300余名应届学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副总设计师刘天雄勉励他们:实干中练就本领,力行中成就事业。

作为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大2002届博士校友刘天雄,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份经历与感悟。22年来,他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一名工程师干起,参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卫星的研发和组网运行工作,见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从区域导航到服务全球的光辉历程。

“26年、55星、30多万参研人员、400多家单位参与研制,这才取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辉煌成功。”这位学长说,“我期待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交大年轻校友积极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和科技前沿,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富国强军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有更大作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海市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0001-0020号签约学生均来自上海交大,他们全部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单位。在“最后一课”上,交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也以几位博士学长的故事,寄语全体研究生毕业生。

上海交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寄语。

在机械加工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硬的不怕,就怕软的”,这体现了飞机机身蒙皮柔性材料精确加工的工艺难度。2007年,王宇晗等5位交大毕业的博士凭着一腔热血投身高端五轴机床的研发工作,立志突破大型柔性零件精密加工这一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初始,资金短缺、人力不足等困难接踵而至,最艰难时,整个产品研发体系近乎崩溃。但王宇晗和他的团队不言放弃、不懈攻关,曾连续两个月驻扎现场日夜奋战。历经十余年的艰辛探索,终于实现了价值超亿元的双五轴镜像铣这一高端工业母机的国产化,有力支撑了我国大飞机和空间探索事业的发展。

不论是航空还是航天,不论是星辰还是大海,丁奎岭院士告诉应届生,解决“真问题”、攻克“卡脖子”难题不可能一路坦途,更多的是要经历坎坷、遭遇泥泞。“同学们,迎接挑战 ,乘势而上,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32601